学院新闻
城环学院多项教学案例获评北大实践教学、AI融合本科专业课程建设创新案例
发布时间:2025-10-11为深入推进本科实践教学改革与数智教育教学体系建设,韩国成人直播 教务部于2025年春季学期启动了“实践教学创新项目案例”与“AI融合本科专业课程建设创新案例”征集评选工作,我院多项成果获评韩国成人直播 实践教学、AI融合本科专业课程建设创新案例。
01
实践教学创新项目创新案例
塞罕坝机械林场双主线融合的野外生态学实践教学创新
——优秀创新案例
课程名称:《野外生态学》
负责老师:朱彪
团队成员:唐志尧、吉成均
该案例充分发挥野外生态学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独特优势,着力构建“师生互动、学做结合”的教学模式。在教学过程中,通过融入遥感、AI等现代科技方法,引导学生亲身参与实践探究,系统提升其野外生态调查的核心技能。同时,结合塞罕坝治沙精神等思政元素,将价值塑造贯穿于实践教学中,最终实现专业能力培养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同向同行。
黄河流域自然地理综合实习
——创新案例
课程名称:《自然地理综合实习》
负责教师:蒙吉军
团队成员:许学工
该案例立足自然地理学综合性特点,借助3S等多元信息技术,以黄河流域野外实践为重要环节,将抽象地理概念转化为直观认知,训练学生对地形、植被、水文、土壤等要素的敏锐观察及现代地理技术操作能力,通过多要素关联分析(如“气候-水文-地貌-人类活动”耦合)培养系统思维。同时,将野外实践与思政教育相结合,培养学生家国情怀与可持续发展理念。项目自开展以来在学科建设等方面发挥示范作用,并与国内多家单位建立合作,吸引众多高校参与,产生引领示范带动效应。
地貌实习实践教学创新项目
——创新案例
课程名称:《地貌实习》
负责教师:张家富
团队成员:李有利、刘耕年、刘建宝该项目引入GPS、差分GPS、激光测距仪、无人机航测系统等新技术与设备,提升数据采集精度,指导学生操作仪器,分析区域地貌格局;采取综合性实验设计,于山西大同、河北秦皇岛等地进行野外实习,新增泥河湾盆地等实习点;整合跨学科内容,将地质学、生态学、考古学内容融入实习;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,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案例,以科研反哺教学。项目采用小班分组强化师生互动,融合校地合作、思政教育、劳动教育等,更新教材与课程体系,开发以问题为导向的实践项目,助力学生全面发展。
“高质量国土空间治理”暑期工作坊
——创新案例
课程名称:《综合社会实践实习》
负责教师:林坚
团队成员:戴林琳、楚建群、宋峰、吴必虎
该案例构建 “项目导向、问题驱动、案例支撑” 教学模式,融合多学科交叉理念与虚拟教研室资源,组织学生围绕国土空间治理真实议题实践。依托专家讲座、实地调研,学生小组协作等完成规划方案设计汇报,通过 “理论—实践—反馈”闭环动态优化教学,借助数字化平台打破壁垒,推动学生主动探索,提升解决复杂问题能力,培养复合型人才。
02
AI融合本科专业课程建设创新案例
基于暴露组学大数据平台环境健康专业教学实践
——优秀创新案例
课程名称:《暴露组学》
负责教师:王斌团队成员:卢晓霞、李喜青、沈国锋、万祎、黄婧、高旭
该案例针对环境健康专业学科交叉性强却存在知识体系不够完善、教学深度不足、学生学习方式被动、缺乏互动和跨学科融合等问题,开发了针对课程教学的一体化AI整合分析平台(ExposomeX, //www.exposomex.cn),以加速“暴露-生物学-疾病”关联分析。平台涵盖多个模块功能,整合多个数据库、数据分析平台及交互模式。课程细化教学内容,与具体应用案例结合,加强学生对交叉学科知识的理解和实际操作能力。此外,课程将复杂的编程学习分散到16次课程,通过循序渐进的学习方式,让学生结合实际案例掌握AI建模能力。
整合生成式语言模型《地理信息系统的规划应用》课程改革探索
——创新案例
课程名称:《地理信息系统的规划应用》
负责教师:吴龙峰
团队成员:林坚、楚建群、戴林琳、马亮、宫彦萍
该案例依托GPT-4和DeepSeek为代表的生成式语言模型与GIS系统深度集成的技术优势,在课程教学中构建 “全流程赋能、学用结合” 模式。通过引导学生借助模型辅助规划各阶段工作,并结合具体案例学习模型在规划领域的多方面应用与剖析其局限性,系统性提升学生高效处理空间问题、利用技术辅助规划及保持批判性思维能力。